梓辉历史故事网

为什么汉初三杰都愿意跟随刘邦

0

汉六年,刘邦跟群臣讨论成功经验,在做总结的时候,刘邦补充了一点,刘邦说他刘邦会用人。在刘邦看来,张良、萧何、韩信等都是当世人杰,都能为他刘邦所用,而项羽有一范增却不能用,所以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岸边,他刘邦却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

刘邦的补充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却也由此带了一个新的问题,当世人杰各个了得,为何会为刘邦所用呢?刘邦又是如何驾驭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杰的呢?幸好,《史记》中记载了刘邦与他人交往的大量细节,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总结出刘邦驭人方面的一些技巧。

1、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你自己很重要。

这是刘邦驭人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对很多人都使用过。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是萧何向韩信举荐刘邦时的对话。对话中,萧何始终是站在刘邦的立场上来表扬韩信,说韩信对刘邦是多么多么地重要,但刘邦却没对韩信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而是反复跟萧何强调,我刘邦看你萧何的面子,封韩信为将军,立韩信为大将军,以高规格的程序和繁琐的礼仪来立韩信为大将军。

看到没,萧何追回韩信、举荐韩信,一点私心都没有,全是在为刘邦考量,但刘邦却始终要强调,如果没有你萧何,我是不会用韩信的,如果没有你萧何,我是不会重用韩信的。

换言之,刘邦巧妙地隐藏了他对韩信这个无双国士的渴望,反而不断地给萧何灌输,“我不要你觉得,我要你觉得,你自己很重要”,正因为你萧何是这么地重要,我才会重用你推荐的韩信。

2、巧妙利用自己的缺点,附之以惊天反转,收拢人心。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这是郦食其向刘邦自荐时的记载。郦食其求见刘邦之前,曾观察过数十个攻占过郦食其家乡高阳的将领,郦食其认为,那些将领无一例外地都是气量狭小装模作样之徒,于是不愿为他们效劳,隐匿了起来。待到刘邦路过高阳,郦食其听说刘邦甚是傲慢看不起人,又雄才大略,于是决定前往刘邦麾下效劳,成就一番事业。于是,郦食其托人跟刘邦搭上线,并得到刘邦的召见。

郦食其初见刘邦之时,刘邦正叉着两条腿坐在床上,同时让两名女仆帮着洗脚。很明显,刘邦用一种非常不礼貌的态度接见了郦食其,这跟刘邦先前多次主动向身边的高阳人询问高阳俊杰之事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由此可知,刘邦是故意的,故意给郦食其出个难题,看郦食其怎么应付。

郦食其的应对也像极了刘邦,是长揖不拜,也是不够礼貌的,不但不礼貌,郦食其还反问刘邦,你到底是在帮诸侯灭秦,还是帮秦灭诸侯?郦食其的问题是在侮辱刘邦的动机,刘邦一言不合就对郦食其破口大骂,骂郦食其是“竖儒”,同时反驳郦食其,说郦食其说的没有道理。

郦食其见招拆招,说你刘邦既然动机没问题,那就得善待来投靠你的能人奇士,我郦食其年纪比你大,你刘邦不能用这样的态度来接待我郦食其。郦食其话音一落,刘邦就整理了衣裳,用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郦食其,给郦食其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让郦食其“自我感觉良好”。

看到没,刘邦根本就是故意的,先用不礼貌的方式跟你见面,然后再骂你,最后又对你表现出恭敬来,于是就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觉得自己很有本事,成功地扳回了刘邦的毛病。

刘邦在接见英布的时候,也用了同样的方法,也是洗脚,之后却给英布以高规格的饮食、住宿,让英布大喜过望。如果没有前边的洗脚,就很难突出后边的高规格饮居了。

但刘邦这一方法也有失灵的时候,刘邦曾用类似的方式接待周昌,周昌很不满意,刘邦只好变本加厉,使出流氓手段,骑在脖子上,周昌直接骂刘邦是桀纣。见周昌不吃自己的这一套,刘邦只能尴尬地笑笑,从此便忌惮起周昌来。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史记·张丞相列传》

3、我会努力地让你觉得,我是有过人之处的。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史记·留侯世家》

这是张良初见刘邦时的情形。当时,刘邦初起于丰沛,又逢部下雍齿叛变,带着几千人马无计可施,很容易会给人以“无能”的第一印象。怎么才能扭转别人对自己的不佳印象呢?正巧,张良也想考察考察刘邦,看看这个以布衣之身起家的沛公,到底有几斤几两的本事。于是,张良主动跟刘邦谈起了苦学十余年的《太公兵法》。

令张良没想到的是,这是张口“尔公”闭口“竖儒”的沛公,看上去像一个十足的大老粗,但听讲《太公兵法》时,却表现出其他人所没有的天赋,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张良不解,以为只是巧合,于是又进行了几次试探,结果刘邦每次的表现都堪称完美,都是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张良找不到原因,只能给自己一个“沛公殆天授也”的解释。

我们当然不否认,刘邦身上的确有着过人的天赋,但刘邦之所以能在张良面前表现得那么完美,其实是跟刘邦的努力分不开的。刘邦虽然动辄骂人,出口成脏,还时不时地贬低一下文化人和文化知识,但刘邦其实是系统地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并且曾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一起钻研过《尚书》,他的四弟刘交则跟荀子的浮丘伯学习《诗经》。

再加上刘邦曾为亭长的经历,我们很难想象,刘邦不曾在工作闲暇之余钻研过工作中用得上的谋略和兵法,更何况,刘邦年轻时便有大志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通过努力学习来弥补自身知识含量的不足?

而《太公兵法》是一本关于谋略和兵法的书,张良第一次跟刘邦讲解的时候,也不会上最难的章节,刘邦完全可以通过过往的积累快速理解张良讲解的内容,而后通过努力突击学习,随时准备着接受张良给的新的考验。

也正因为刘邦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次次在张良面前表现得很完美,才最终赢得张良的终极好感,在最亟需人才的时候把天下第一谋士收入囊中,为日后的王图霸业夯实了人才基础。

类似的,刘邦第一次跟韩信谈话时,就表现出了一般的诸侯王所不具备的优点。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本想亲自考察一下韩信,结果反被韩信将了一军。韩信问刘邦,你自己估量一下,你和项王比起来,谁勇猛?谁彪悍?谁仁义?谁强大?你叫刘邦怎么回答呢?回答说,我不如项羽,会不会被刚刚被自己立为大将军的韩信瞧不起呢?回答说,我觉得我不比项羽差,会不会让刚刚被自己立为大将军的韩信觉得在吹牛呢?

刘邦沉默了好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如实回答。也正是这一回答,展现了刘邦的过人之处,那就是,不虚构自己的美好,不隐瞒自己的不足。

其实,刘邦对人展现过人之处的事迹,在刘邦发迹前也是有的,仅举一例。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史记·高祖本纪》

黑夜,刘邦喝醉了,有罕见的大白蛇挡道,其他人都吓得不敢往前走,刘邦则展现出了大无畏精神,提着剑,一个人就去了,见蛇,拔出剑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剑就把大白蛇劈成了两半,这不就是缩略版的武松打虎吗?如此,刘邦怎能不叫人佩服?

4、我会让你们感觉到,我是真的在为你们好。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史记·高祖本纪》这是刘邦为沛县往骊山送徭役时发生的事。此事颇似陈胜、吴广大泽乡举事时发生的事,陈胜、吴广所面临的,是一帮顺民,因为雨,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服徭役的地方。

而刘邦所面临的,则是一帮敢抗衡秦法的楚民,他们不顾秦法的严苛,胆敢在去服徭役的路上偷偷跑掉。面对此情此景,刘邦也跟陈胜一样,自己心里不断地谋划。陈胜谋划的是,如何让这帮顺民为己所用,刘邦想到的是,这样下去,去骊山就是自己一个人白跑,怎样及时止损。

于是,刘邦做出了和陈胜不一样的选择,刘邦直接趁着月黑风高,把没跑的徭役都给放了,放人前,刘邦尊敬地称徭役为“公等”,明明是自己做了好事,还一点都不托大。留侯,刘邦又表示,我跟你们一样,也得跑路了。

这样一来,所有徭役都会觉得,刘邦是真心为他们好。他们不知道的是,刘邦早已考虑过,不放他们走,到达骊山的时候,他们也几乎会跑光了,到时候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刘邦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让结果来得更一些罢了。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韩信身上,面对武涉劝他背汉向楚和蒯通劝他背汉自立,韩信总是一遍遍地念及刘邦对他的好,在韩信的心目中,是刘邦给了他舞台,让他施展才华。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众所周知,刘邦之所以重用韩信,无非是因为他刘邦要东争天下,而韩信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帮刘邦夺取天下的人。然而,因为刘邦的高规格礼遇,在韩信心中投下的感觉始终都是,刘邦是在为他好。不止是跟男人这样,跟女人,刘邦也玩这一手。

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明明是刘邦自己想改立太子,但刘邦却在戚姬日夜涕泣之后方才展开行动,就这样,愈发让戚姬觉得,刘邦是为了她,是因为爱她,才坚决要改立太子的。

实际上,刘邦之所以三番四次地想要改立太子,无非是因为,在他的眼里,太子刘盈并不是储君的合格人选,为了江山永固基业长青,他刘邦想选择一个像他刘邦一样的强人做储君。

最后,当刘盈带着商山四皓出现在刘邦面前,展现了刘盈和吕后强悍的一面之后,刘邦立马不再琢磨着改立太子了,转而警告戚姬说,我死之后,吕后就是你的主子了。

5、我能对你好,我也有的是办法搞你。

驭人这件事,光给胡萝卜是不成的,偶尔动一动大棒,也能给人震慑住。最明显的,是刘邦搞韩信的时候,不太明显的,是刘邦搞萧何。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你以为你萧何已是相国,就了不起了?还不是被我刘邦分分钟就下监狱?你以为你萧相国就将死于狱中?我刘邦遇见有人来给你萧何求情,直接一个顺水人情,就又把你萧何给放了,不仅放了,还能把我搞你的事情说出一堆大道理来。

是不是摆明了,刘邦就是在搞萧何,敲打萧何?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南出,之宛、叶间,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复急围之。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是韩信、张耳两人被刘邦只身夺去军队的事情。细思量,会发现非常恐怖。韩信、张耳还以为刘邦被困在荥阳,出不来,所以放心大胆地睡懒觉,不曾想,刚刚起床,就被通知,汉王刘邦已经接管了他们的军队,并对军队首领进行了更换。

刘邦的胆子多大!刘邦的心思多缜密!刘邦对韩信、张耳行迹的掌握多细致!你韩信、张耳拿下赵地之后,不寻思西赴荥阳救主,没关系,君主会只身前来找你们的,来找你们并不会跟你们商量,而是直接拿走你们的军队,让你们失去根基,然后还给你们派新的任务。

怎么样,即便你们远在千里之外,他刘邦仍旧有一万种方法掌管你们,他刘邦却选择了最举重若轻的一种方法,在你们心里投下浓得化不开的阴影,让你们一生一世都只能做他刘邦的臣子。两年以后,刘邦依旧用举重若轻的方法,只用两三个武士,便轻而易举地逮捕了时为楚王的韩信。韩信到楚国做楚王的时候,到各县去视察工作,总是全副武装,动用很多军队来保护自己,即便这样,韩信还是被刘邦轻而易举地逮捕了。

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昧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昧计事。昧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史记·淮阴侯列传》

或许是因为,刘邦对自己的驭人之术极度自信,所以逮捕了韩信之后,又把韩信给放了,虽然不让韩信做王了,但却让韩信做侯。刘邦的这种自信也只有刘邦才有,所以作为刘邦继任者的刘盈和吕后,在刘邦翘辫子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弄死了韩信。

标签: 短篇情感故事玛雅人是不是天外来客魏晋南北朝关平广州市委书记

上一篇严嵩有多少财产

下一篇值得我们深思的15个生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