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是个有见识的小人,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小人。 志中郭图在袁绍传中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为袁绍提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建议,就是迎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建议袁绍没有采纳,但是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郭图的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曹操正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条件下逐渐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后来袁绍看到曹操做出了自己没有做的事情,才感到非常后悔,给曹操写信要天子到冀州。这时候曹操当然不给他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郭图在很多事情上是动了脑筋的,而且能够得出一些正确的结论。 下一次郭图在志中出场,就是到了袁绍带兵南下的时候。这时候袁绍阵营中出现了两种分歧强烈的意见。田丰和沮授认为出兵的时机不对,战争没有取胜的把握。而以郭图为首的谋士则认为此时南下,可以集中兵力,一举成功。而且此时曹操正两面受敌,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让曹操喘过气了,再要打他就比较难了。从郭图的这番筹划看来,郭图是读了很多书的,也知道利用时机。但相比于迎天子的超卓见识,郭图在这里有些急功近利了。事实上,按照田丰和沮授的分析,这时候曹操以逸待劳,军力充足,后方巩固,虽然与袁绍相比处于劣势,但打一场防御战还是绰绰有余。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被诸侯四面八方包围。打完了刘备又打吕布,打完了吕布又打刘备,一向是疲于奔命。只要各路割据势力避免与他决战,只是不断骚扰,曹操就不能安定下来。而到时候袁绍就可以充分休养生息,三年五载之内再去打曹操就容易多了。当时袁绍同样征乌恒灭公孙瓒,情况跟曹操差不多,军士非常疲惫,而且曹操刚刚杀了袁绍两员大将,也就是袁绍以为天下无敌的颜良和文丑。袁军强而曹军弱,休息一下再打袁军把握更大,硬要在大家都疲惫的时候死磕就是放弃自己的优势押宝了。 最终袁绍采纳了郭图的意见。同时,由于田丰和沮授非常强烈的反战态度,也让袁绍和郭图感到不快。当时沮授任袁绍的监军,可以统领三军。志中说郭图等人在背后说沮授的坏话,说沮授不能得到制约,应该加以限制。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权力太集中本来就有些问题,这次沮授能够有好的意见,下次他的意见就未必中肯。正如郭图上次提的建议就好,这次同样是经过认真盘桓的意见,却也不是那么中肯。而意见提出后袁绍是否会接纳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背后说总比在当面说要更加有利于团结。到目前为止,郭图还算不上是个小人。 演义说郭图在自己的计策失败后先是在袁绍面前说张郃的坏话,然后又去跟张郃说袁绍要杀他,于是张郃高览才投降曹操。志中的记载却有些区别,只提到郭图继续说张郃的坏话,而没有他去给张郃通风报信的一段。尽避如此,郭图作为一个小人的面目也在此刻显现出来了。 这一次的事件很有意思,一出精彩的失街亭的大戏。只不过郭图比马谡老练多了,只管出计策而不亲自领兵,出了事情可以嫁祸给别人。由于曹操派兵袭击袁绍的粮仓乌巢,以张郃为代表的意见认为应该去救乌巢,郭图却记起书本上说过的围魏救赵的故事,认为应该趁机去打曹操的大营。其实这个计策的风险非常大,因为现实的情况是,袁绍打了曹操几个月都没有打下来,这次虽然分兵出去,但仍然会留精锐守卫。一旦打不下来,粮仓又被毁,全军只有失败一途。尽避张郃救乌巢的计策也不一定行得通,总比不救要好。但袁绍最终采纳了郭图的建议,官渡没有打下来,粮草也被烧尽。 以袁绍的为人,一旦失败,就会找出计策的人的麻烦。郭图这时候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了。作为一个失街亭的马谡,其结果可想而知。但上面已经说过,郭图是为自己留了后路的,他有自己的脱身之计,那就是嫁祸于张郃,说他没有尽心攻打。其实郭图是不用象演义那样去给张郃通风报信的。因为象这种事情,本来就对谋士有利而对武将不利,回来说说,张郃肯定说不过郭图,郭图也不用害怕跟张郃对质。而袁绍已经失去颜良文丑淳于琼等大将,也断断不会杀掉张郃。张郃估计是回营之后受了一饱肚子气才去投降曹操的。 在这里,郭图第一次做了小人,一个嫁祸于人的小人。 前面说到,郭图是一个有见识有能力的小人。但是这里要继续说的,是郭图的见识和能力,有那么一些缺陷。这一点在志中说到的比较少,因为郭图跟其他大多数问题青年一样,在志中是没有传的。 在演义中则有所体现,事见刘备从河北出逃前后。刘备打算离开袁绍,简雍定下计策,假托去连接刘表,趁机开溜。刘备按照简雍的计策,找到袁绍。袁绍听了刘备的借口之后,同意刘备去。刘备刚走,简雍就向袁绍“献计”,说刘备走了就不会回来了,希望能够跟在刘备身边监视刘备。结果袁绍又同意了。这时候郭图就站出来对袁绍说,刘备去连接刘表,本来就是托词,现在简雍再跟去,就更加不会回来了。但是袁绍没有听取冰图的意见,这让郭图感到非常难过。 后来的事实证明,郭图的推断是正确的。其实不仅是郭图,所有人对这件事都是心知肚明。简雍本来就是刘备带过来的,现在让简雍去监视刘备,这是很滑稽的事情。也只有简雍能够想出这么低劣的计策也只有袁绍能够这么低劣地上当。那么这两个人在这里是不是很低劣呢?我看未必。 其实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刘备这个人只要一逃跑就是祸患,一定要防患于未然,把他杀掉。大家有这个想法的根据是曹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根据曹操的说法,普天之下,除了曹操就是刘备对各路诸侯的威胁最大了。既然这个人的威胁这么大,就要提前把他干掉,免得他惹是生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就是曹操自己,也无数次放了刘备的生路。刘备并不可怕,谁都能打败他。只要你急着搞定他,他就给你添很多麻烦;只要你不那么着急,他自己也不是神仙,也会犯很多错误。三国时代打败过刘备的人太多了,直到刘备死的时候,还是被人打得满地找牙。一个人厉害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对付他的方法。 我在这里特别再说一点题外话,就是鸿门宴项羽没有杀刘邦的问题。千古以来大家几乎异口同声为项羽扼腕叹息。这也同样不必。项羽真正的错误不在于鸿门宴没有杀刘邦,而在于他主动放弃了军事上的绝对有利形势,选择错误的战略,在太多的必然和偶然中走向灭亡。记得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评论刺杀大将的行为时就说,一个人一旦要靠刺杀对方大将来保全自己,他的末日也就不远了。项羽在鸿门宴如果杀掉刘邦,当时就失去了道义,立刻就会招来普天下的反对,项羽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短视的范增自以为足智多谋,反复试图杀死刘邦,其实是会坏事的。项羽不杀刘邦其实做得很漂亮。一方面他表现了自己的有情有义,另外一方面也把刘邦吓得暂时不敢出风头,玩其实项羽还是有一手的。